今天是?? 西历
本页位置:主页 > 禅宗文化 > 净空法师谈止观

净空法师谈止观

2015-08-11 00:05|居士林网整理 | www.www.cndghaowei.com | 阅读次数:[ ]

△ 禅定属功德边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属福德边。福德可以给人,功德不能给人,亦如财物可以赠送他人,聪明智慧无法赠送他人,功德是自己专有的。宝志公为观音化身,主持梁皇忏只能将郗氏夫人超度到忉利天,再上去要靠定力。舍利弗智慧第一,有人问佛:舍利弗何以有如此智慧?佛答:舍利弗心内如鼓,空空如也。一念不生,这是大定。随问随答,一经过考虑即落在意识心上,必须要用无分别智,无分别智与佛心,心心相应。教下的止观也是定,方法不一样,目的则同。

△ 止是禅定,观是般若,修止必须同时修观。若是一心专修禅定,修久了,不会马上得到智慧,行者心理渐渐地消沉下去,容易打瞌睡,起了懈怠心,什么都不肯作,消极而不行善法,如此则失自利。其次,修止修得好,亦限于独善其身的地步,因而远离大悲,不度众生,亦失利他。故马鸣菩萨说:“若人唯修于止,则心沉没,或起懈怠,不乐众善,远离大悲,是故修观。”

△ 观是看破、止是放下,有止观才能断得了贪爱。

△ 佛对于恐怖的众生的安慰之处,生死之因缘自己可以做主宰,想不生不死并不难;见思烦恼是生死之根本,如不肯断是愿意在世间。烦恼一起来,立刻觉察,日久功夫纯熟,即能断烦恼,即可自作主宰。看破是真精进,放下是真功夫,只要断除烦恼,生死即得自在。

△ 四念处通大小乘,通一切法门,是学佛的基础。佛将欲涅槃时,阿难问佛:佛圆寂后依谁而住?佛答:依四念处住。所以,若不依四念处,所修行的一切法门均不是佛法。

△ 观身不净。不净有五种:(1)种子不净,父精母血作为自己根身的种子。(2)住处不净,住母胎时多有不净。(3)自体不净,身体为四大假合所成。(4)外相不净,九孔流溢。(5)究竟不净,死后数小时即变坏。知自身种种不净,实无可留恋,即不会执著。或谓有此身可作修行的工具,所谓借假修真;请不要误会,此“假”字非指身体而言,系指佛法而言,差之毫厘,谬以千里。其实身体用不着担心,有一定之业报,只有多作善事,在修持上用功夫,才能保持身心康泰。

△ 四念处之观身不净,是令对于身体不要过分爱惜。打破身见即能破我执,才能离开世间,往生极乐世界。

△ 凡是血肉之身均不干净,小乘佛教有九不净观之说。即以选世界小姐而言,各国佳丽均系代表人物,真有沉鱼落雁之容,然而除去一张表皮外,身内只有血肉筋骨,污秽充满,死后不到三天即恶臭充鼻。所以《起信论》说:“应观世间一切有身,悉皆不净,种种秽污,无一可乐。”

△ 观受是苦,受是领纳、领受之意。一切受,归纳之有五:身的苦、乐,心的忧、喜,以及身心无苦乐之舍受。苦、忧属苦苦;喜、乐属坏苦;舍是暂时的,属行苦。三界均苦,若欲离苦得乐,除转识成智外,别无办法;如办不到,只有念佛求往生。

△ 观心无常,第六意识心念念不停,不用功时不觉得,初念佛的人越觉妄念多,停不住。一念不生是真心,动即是妄心,首先要把心拴住,若拴不住不能了生死,不能出三界,更不能往生净土。

△ “观法无我”,法指一切万法,我是四大五阴的假合,四大五阴就是法,一切法空无自性,要常常作如是观,才能一心一意的念阿弥陀佛。

△ 众生有四种颠倒,认为身体是干净的,享受是快乐的,心是常住的,我是实有的,既有此颠倒思想,所以处处放不下。对治之法,即用四念处帮助,将身心放下。

△ 不论修何种法门,戒定慧是基础,不能得定,纵得慧亦是狂慧,定中无慧亦是邪定。

△ 说到定力,凡夫也有,定的境界不相同而已。凡夫将五欲六尘境界当作真的,心定在五欲六尘之中,故见不到佛的境界。从前佛在祇园精舍见蚁而笑,谓弟子曰:蚁身已阅七世佛仍为蚁身。因蚁是定在蚁的境界,始终无法脱蚁身。人亦如是,人想生天的不多,想生净土的更少,一生混混沌沌,饱食终日,无所用心。无大善恶,一生又一生,白骨堆成山,仍在人道中混,这还是好的;三毒加重,失掉人身,更不堪设想了。

△ 时间是就众生分上说的,实际上并没有时间,是众生的错觉。时间属于心不相应行法,长短没有一定,念劫圆融,可见时间是众生的知见。所以经云:“无量无边无数劫,于一念中悉明见。”

△ 凡夫与圣人不同,圣人观性,凡夫观相,凡夫处处见,处处著。

△ 马鸣菩萨说:“若得三昧,不为外缘一切音声之所惊动。”“外缘”指四面的环境,“一切音声”如车声、飞机声等,皆足以破坏我们的定功,所以小乘人要住在山林水边才容易修道。古语云:“大隐在市,小隐在山。”十字街头都可以打坐参禅,这是有深一层功夫的人说的。

△ 八万四千法门,就理论上归纳之,可分为二大类:一曰定,一曰观。定即止,放下万缘之意。修定是心不起念,比较单纯,修行人大致没有什么争论,至于修观,各人所修的境界不同。修观是入佛的境界,各有独到之处。修观要用智而不用识,用观照而不用分别,无论对性体或法相,唯有用观照才能见到如实理,永无乖诤。

△ 体真止:止就是定。体真者,经论中常说一切诸法皆因缘和合而生,均无自性,如能体会真空的道理,证知其真理即真空,一切事相当体即空,就不会在一切法上攀缘。体真止属空观。

方便随缘止:又名息缘守境止,如念佛法门及禅宗的参话头,把其它的万缘都止着。菩萨晓得空有之真相,空非空,有非有是幻有,空不是顽空,于一切幻化假相的境界上分别种种万事万相,而心中如如不动;为了利益众生,故随着众生的缘,亦能安住在俗谛上。

息二边分别止:是因第一种偏在真空上,第二种偏在假有上,都不是中道,现在明白假非真假,真亦非真,空有二边都不执著。

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中华佛光文化网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
图片新闻

推荐阅读

热门点击